40岁辞掉外企高管,卖房卖车,只想把中国古建筑做成积木卖给全世界

广告

古建筑之美,不应只有仰望。

传统文化的美好,当在生活之中。

你一定没有见过这样的玩具。

一块块奇形怪状的木头,眨眼之间,环环相扣,变成一方斗拱,挺拔身姿,檐角俊雅,不需要一颗钉、一滴胶,它就能坚固不摧。

你一定不知道它“来自”佛光寺东大殿。

那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唐朝建筑,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曾仰望过、记录过的地方,“中国古典建筑中的斗拱艺术在佛光寺发挥得登峰造极。

它,叫做斗拱积木。创造它的人,叫刘文辉

刘文辉是山西人。

都说“地下文明看陕西,地上文明看山西”,山西,因四面天险,交通不便的缘故,反而躲避了无数战火。那些隐匿在崇山峻岭间的建筑,也幸运地留存下来,比如佛光寺、南禅寺、应县木塔等等。

虽然从小常常见到,但刘文辉坦言,自己真正开始懂得古建筑之美,却是年近不惑时。那一年,他刚辞去外企高管的工作,想要做传统文化的事情,却苦于不知要做什么。索性独自一人,背着书包和干粮,在佛光寺呆了整整一天。

阳光透过高大的树木,照映在早已斑驳的木柱、匾额、屋檐上。他端详林徽因先生合影过的雕像,仰望梁思成先生描述过的斗拱结构,如大鹏展翅,“纵横恣意”。

千年的岁月转眼即逝,建筑却静默如诗,历久弥新。这一切,缘于斗拱结构,它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

斗拱,分成斗、升、拱、翘、昂几部分。结构上,斗拱在柱头和梁坊之间,承上启下,以一种优雅的姿态,解决了复杂的力学问题。

造型上,它体现着榫卯结构,在层层堆叠,严丝合缝中,能起到减震作用。同时,斗拱的向外挑出,既让主体建筑免受雨水侵袭,又为整体建筑凭添一丝英气雄浑。

望着东大殿,刘文辉忍不住感叹:“你看,这屋顶的斜坡就像大树的树冠到树梢那一段,古人造物真的太厉害了。”

斗拱,取自山川草木之间。它本是山中的木,古人不忘其根本,依着山的弧度,做成了建筑的屋顶,照着鸟的模样,做出了展翅高飞的斗拱。

因为有了这样的斗拱结构,中国的建筑才能经风雨而不倒,历霜雪而不改,因为古人追求从一而终。若是遭遇烧毁、雷劈等灾难,亦是重返自然,因为在古人看来,木头是会呼吸的,万物皆有生命。

▲ 东大殿梁架(图:李乾朗《穿墙透壁》)

▲ 梁思成所绘东大殿断面图,可见梁架结构(图: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

站在殿门前,刘文辉突然感觉到了什么。寺庙落成之时,是不是也有人这般仰望过?

那一个个如鹰击长空的斗拱,仿佛紧紧扣住了那个时代的脉搏。沿着木心的掌纹,仿佛闻得见千年前的气息,望见盛唐,她的大气自信,开放包容。

那一刻,刘文辉知道自己来对了。他开始寻见那个答案,那个通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兴许便是这一生值得的热爱。

或许有人会问,古建筑虽美,但离今天的我们是不是太远了?

这正是刘文辉想解决的问题:要让古建筑也可以把玩,斗拱是它的灵魂,那能不能把斗拱做成玩具呢?

于是,他开始着手捣腾积木玩具。他和团队翻阅典籍,现场考察,拍照分析、画图设计,测试调整,前前后后,花了大半年时间,他才做出了第一个佛光寺东大殿斗拱积木。

刘文辉说,做积木可不是简单的复原建筑。在做宋式六辅作补间斗拱时,一开始是跟着梁思成先生的画稿来设计,但是做出来后,它总是前重后轻,站不稳。

有人说直接加个立柱,但刘文辉认为不可以,那就破坏了斗拱的审美语言了。后来他几番测试,将一块木构件改成了金属才解决问题。

因为,梁思成先生曾说:“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每一个斗拱对应着一个建筑,每一个建筑留存着一个时代的审美,不可糊弄了事。

唐朝大国风范,追求简洁大气,雄健恢弘的美。它的体积往往最大,但也最飘逸。

▲ 唐代佛光寺柱头斗拱积木

宋人不爱奢华,他们追求极致与内心的感受,因而做出来的斗拱结构更小,弧度更弯,曲线更多,却自有一股优雅之气。

▲ 宋式四铺作插昂补间斗拱

▲ 宋式六辅作补间斗拱

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多用砖墙,斗拱结构的作用变弱了,但装饰感更强了,色彩愈发丰富。那时候,越是高级的建筑,越是精致繁复。

▲ 清式三踩斗栱积木紫禁版

有人说,建筑是大地上凝固的诗篇。就像中国古建筑,仅凭一方斗拱,便凝结了每一个时代的审美与气质,沧海桑田,从容不改。

不禁明白了为何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冒着战火纷飞,也要翻山越岭地寻找现存的唐代建筑。不仅是为了证明,更是为了看见,看见一种悠远而古老的美,它深藏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你看见了,它便苏醒了。

凰家尚品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40岁辞掉外企高管,卖房卖车,只想把中国古建筑做成积木卖给全世界

对刘文辉来说,佛光寺也有着特别的含义。他从那里开启了自己的榫卯之旅,每年都要去一次。

去年的冬天,是他第五次“回去”了。山里如结了一层薄薄的霜,萧瑟孤肃。

那时的他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心中却无限忐忑。到了山门时,他很想一个箭步冲到东大殿,却不知为何,又缓下脚步。

寺中安静,只听得见鞋底与青石板路摩擦的声音,他在院子里来回踱步,走了一个多小时,迟迟不敢靠近那座大殿。

图片

那一刻,他宛如回到了十八九岁的少年,要去初恋女友了,又兴奋又紧张。

我问他为什么,他看了看窗外,眼神仿佛又穿越到了某个遥远的下午。“当你做一件事情越久,了解得越深,越有敬畏感,越会尊重它,越渴望爱护它。”

有些美,不得不让人俯首称臣。但传统之美,亦不能只有高高在上。

图片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讲究知行合一。就像这斗拱之美,我们亦可年年去瞻仰,但除了惊叹好美,是否还能更进一步呢?

刘文辉给了一个答案,他把古建筑拆解成一个又一个斗拱,一座又一座宫殿。他说:“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学会造房子。”

图片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

一生未必会去一次佛光寺这些古建筑。

但是,我们在拼装每一块积木的过程,

就像一场穿墙透壁的旅行。

游玩之中,去看见、去触碰、去思考

古人造物的智慧与巧思,

去感受什么是历久弥新的美。

凰家尚品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图片

[责任编辑:杨焱 PSY265]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0
扫码立享特惠好物
甄选全球好物
凤凰网旗下电商平台
秉承凤凰网“就做不同”的品牌精神,甄选全球优质好物,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购物体验和服务。
添加商城福利官
领100元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