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秋天滋补,开春打虎。”入秋后正是养身的关键时节,在吃的上面可要格外注意。
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补法不可取,吃多上火不说,对身体来说也是负担。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要想秋天过得去,餐桌必须带点绿”,像芹菜这样具有辛香的食物就最好不过了~
芹菜兼具口感和营养价值,可以说是咱中国人餐桌上的常见菜。
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菜之美者为芹”,可见它的食用价值早就得到了古人的喜爱。
常吃可以不仅能清肝火、降秋燥、解便秘,更是老一辈人口中的“长寿菜”!
甚至在养生界里流传“宁可少吃一顿肉,也不能放过这一口。”
虽说芹菜大家都不陌生,但我敢说马家沟的这口你绝对没吃过!
▼ 马家沟一号奶香芹
在辽阔的胶东半岛、北纬37°黄金纬度带上坐落着一座小村庄——马家沟。
这里不仅诞生过华夏闻名,更因为芹菜火出了圈!
火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搭载“神舟七号”上过天,随着“蛟龙号”潜过海。
在全国蔬菜家族中,有过这种待遇的,恐怕只有山东平度马家沟的芹菜了。
一棵小小的芹菜,能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农产品名牌,这可不是什么“网红炒作”来的。
要追溯起来,这里栽种芹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自打明朝时期就开始种植,可以说根正苗红。
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加上几代人的守护,马家沟的芹菜叶茎嫩黄、空心无筋、棵大鲜嫩、清甜脆爽,营养价值格外高!
整个种植过程没有一滴农药,而是“喝”牛奶长大。
你能想象到吗?当你在折断一根芹菜的时候,除了它自身的辛香,竟然还能飘出淡淡奶香~
和市场里我们常见的普通芹菜不一样。
它叶大株高,每颗都有85cm-100cm的“大个子”。
当然最不一样的还是口感。马家沟芹菜收获后都要先送进特制的地窖中贮藏15-30天。
正是这个过程使得芹菜“回甘”,菜叶的营养大部分回流到叶柄和根茎中;
因此长出的菜芯颜色鲜嫩,口感脆爽,咀嚼时还夹杂着一丝清甜,入口无渣,是完全可以生着吃的“水果芹菜”!
咬上一口嘎吱~嘎吱~~声音特别清脆,所以大家又喜欢叫它为“玻璃脆”,在做凉拌菜的时候非常好入味。
朋友在山东的老家就有凉拌马家沟芹菜这道菜,经常被食客惦记,去晚了排队可都不一定能吃到~
市面上现在有许多芹菜也打着马家沟的旗号在卖。
不过据马家沟的农民说,“马芹不会骗人,是真是假掰开一尝就知道了。”
曾经有人将马家沟芹菜的种子带去其他地方种植试验;但长出的芹菜无论品质还是口感都明显下降,它的生长离不开马家沟这片土地。
就是这样一根特别的芹菜,曾卖到200块天价都有人抢着买!
不过现在好了,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马家沟的芹菜早已经恢复产能,从田间到餐桌再也不是件难事儿~
马家沟的农民说,自从马芹火了以后,全国各地供不应求,为了确保在售他们一年会种两茬。
但相比之下,秋天这一茬品质更是马芹中的佼佼者。也就是说现在买正是时候!
口感鲜、嫩、脆、爽、甜,从根到叶再到芯里里外外都是宝~
不仅如此,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马家沟特别为我们奉上了原产地证明,这就是马家沟芹菜身份的证明,大家可以放心购买!
现在下单,从田间到舌尖,马上就能吃上这口鲜~
「马芹1号」芹菜界真网红
胶东半岛北纬37°黄金种植区
提起芹菜,“马家沟”可是个热搜词。
在这里,芹菜栽种了1000多年,曾是进贡京城里的上等好菜。
上天下海还喝上了牛奶,凭借口碑赢得一众好名声在外。
在当地农民口中,更流传着许多关于马芹的说法。
相传崇祯十四年,李自成率兵打仗途经马家沟,当时天气燥热难挡,大部分士兵头晕、发烧,行军不得,取胜不能。
后来有的士兵吃了地里的芹菜,病情大为好转。
但由于兵多菜少,指挥官只能每营分4~5棵,熬一锅汤,令士兵每人喝两碗芹菜汤,数日后,士兵灾消病祛,如期赶赴战地。
传说是不是真的有待考证,不过马芹的名声可是实打实的响。
除了悠久的历史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更要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马家沟是山东青岛平度市的一个小村落。地处胶东半岛,是盛产瓜果蔬菜的黄金纬度带。
肥沃的土壤,是马芹得以健康生长的“根”。
经测定这里的土壤中钙、镁、硼3种微量元素含量是其他土壤的2-3倍!
且PH值在6.9-7.4之间,呈弱碱性,简直就是为芹菜量身建造的土地,有它取之不尽的养分来源。
纯净天然的水质,是马芹饱受滋养的“魂”。
正如马家沟的名字,这里沟渠较多,常年有水,而且水质纯净,水中微量元素也比其它水质高很多。
1000多年源源不断的滋养着这片土地和生长在这片沃土上的芹。
适宜的气候和昼夜温差,为马芹注入“生命”。
要知道芹菜适宜的光照时间要满足7-8小时。而据有关部门统计,平度市每年8、9、10月平均光照时长均达到7.5h以上;
这为马芹营养成分的充分沉淀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马芹的营养价值也要比普通芹菜高很多。
有着清热降火、开胃进食、平稳血压等食补作用,适宜多吃。
而且你吃到的那一丝清甜口感也是这么得来的~
以上“根”、“魂”和“生命”,少了哪一个就都不能叫做马家沟芹菜。
这也是它不可复制,独一无二,受到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原因。
一畦水芹绿,十里飘菜香
“傲娇”马芹,不喝农药喝牛奶
除了地理位置优越,当然更离不开菜农们的悉心照料。
在马家沟,马芹的实际种植面积只有2万亩左右,可以说每一寸土地都挥洒了他们的汗水。
而回报就是这里长出的马芹不负众望,养活了村落里世世代代的农人。
对待马芹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为了追求产量而使用农药化肥这种事没人做。
似乎这是马家沟人刻在骨子里的坚守。
他们坚持使用农家肥,用杀虫灯加黄板的物理方式诱杀蚊虫,特殊时期还要人工轮流看守人工捉虫。
不仅如此,在生产的季节,农民们还会通过微观灌喷雾的方式喷洒发酵牛奶,其实就是酸败了的牛奶。
可能我们觉得它是坏了的牛奶,可在农民手中,它可是马芹最喜欢的“营养品”。
这样灌养出的马芹除了口感好、粗纤维含量低外,还蕴含着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钾等物质。
其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比普通芹菜高10%~20%!
轻轻掰开就闻得到芹菜的辛香中还带着一股淡淡奶香~
(*数据由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分析得出)
这还不够,和其他蔬菜相比,收获后的马芹不急着上市,它的好味道必须还要“等一等”。
采摘后还要经历15-30天左右的半地下窖贮,这个过程可以让芹菜叶的营养大部分回流到叶柄和根茎中;
营养物质进一步沉淀,其中可溶性糖、芹菜油、甘露醇含量会大大升高。
食用起来更是具有平肝清热,健脾利湿,醒脑安神等多种营养价值。
而且吃法也很多样,炒着吃、凉拌吃、包饺子做馅,或是一杯养颜芹菜汁,总之怎么做都好吃。
正值秋收季,现在下单就能吃上这第一口鲜~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