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觞曲水,记录千年兰亭雅集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暮春之时,王羲之与当时的文人名士在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修禊”活动。
来到这次雅集的有谢安、孙绰、王凝之、王献之等共四十二人。他们耳听百鸟争鸣,眼观万里晴空,置身于山川环绕之间,沐浴着徐徐清风,好不惬意。王羲之与朋友们在水边饮酒赋诗,还玩起了“流觞”游戏。
侍从们把盛了酒的杯子放在弯弯曲曲的溪流中,大家分别列坐在溪流两边,酒杯顺水漂流而下,倘若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饮尽杯中的酒,并即兴赋诗一首,如果哪一位作不出诗,便要罚酒。
这次兰亭集会,文人们共赋诗三十七首,编为《兰亭集诗》。最后,由王羲之为诗集作序,他借着酒意,提笔一挥而就,留下了流芳千古的《兰亭序》。
《兰亭序》不仅是王羲之传世的行书法帖,更因其抒发对人生的无限感慨而成为千古传诵的文学佳作。
笔底烟霞,90后画家绘就
氤氲浪漫的东方世界
后人评价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断》中说王羲之的书法 “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在他看来,王羲之的书法能如此出神入化,恐怕是造化发灵的缘故。
如何把历史上这些关于王羲之人物形象的碎片连缀起来,是叶露盈画《兰亭序》时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叶露盈,笔名鹿鸣,1992年出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奥斯陆国立艺术大学,曾获中国动漫“奥斯卡”金龙奖最佳插画奖金奖、CCBF上海国际童书展青年插画家大赛金奖、台湾信谊图画书奖、英国CHELTEHAM 插画奖等。
叶露盈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她着迷于东方文化之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展现在她的一幅幅作品中,证明着我们自己的历史里,也有宝藏一般的好故事。
△ 叶露盈在创作中
在《兰亭序》的创作中,叶露盈发现:既然是造化发灵,试问天地万物间,什么东西既能飘逸遒劲,又能千变万化? 除了水之外,或许没有第二个答案了。
“水”存于天地之间,是奔腾的惊涛骇浪,也是润物无声的绵绵细雨。在天地间的留存与转化就像是“自然之母”。
春日午后,天空中云朵交织的女性面庞,便成为了这本书开篇的讲述者——她柔美温婉、调皮飒爽,她贯穿全书的旁白,细腻真切,一个活灵活现的女性。
叶露盈创作的《兰亭序》,特别之处在于饶富趣味的叙述角度:
主人公不再是王羲之,而变成了以 “水”为化身的女性形象。故事也在“水”的流动中展现,讲述王羲之从小习字,与好友在兰亭集会,留下千古名篇《兰亭序》的过程。
借由水的气态、液态、固态的特点,叶露盈设计的女人形象,历经天地变化,斗转星移。“水”见证一千六百年前的兰亭修禊,将王羲之和好友集会时的场景一一记录,再现于纸张之上。
她的毛发可以幻化成水波和云朵,她可以突然从河流中出现,在蚕茧纸上飞驰,又在云层中消失。
在整本书中,王羲之和“水”一共只有两次对视。一次是王羲之年幼时候在水塘中洗笔,另一次,是王羲之的一生浓缩进水的眼睛时,王羲之在地面上与她的对视。
这是王羲之生命始末的两个重要节点, 也是平凡短暂的人生与永恒的两次对话,一次,借由童年的灵气 ; 一次,是毕生的修行。在写下《兰亭序》之后,王羲之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另一种永恒。
▲绘本《兰亭序》内页
叶露盈创作《兰亭序》时,采用了不同于前一部作品《洛神赋》数位上色的方式,她以水彩和颜彩纯手绘的手法全新演绎王羲之的故事。她说,“我享受水墨在纸上慢慢晕开的过程,仿佛再次经历,回到那个曲水弯弯的兰亭。”
▲绘本《兰亭序》内页
兰亭雅集中著名的“流觞曲水”场景,在叶露盈的笔下仿佛进入一个仙境,她的画中有很多动物,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真实的、非真实的,借由这些神异的动物,再现每位宾客的不凡气度,同时凸显春日的生机活力与雅集的热闹非凡。
▲绘本《兰亭序》内页
图画充满无尽想象,浪漫的笔触使魏晋时期文人的精神世界焕发出新意。为了将图画更好呈现,将兰亭集会的场景还原,这本书采用超大尺寸印刷装帧,视觉震撼,而又极具古风雅韵。
绘本是感性的图像,透过动人故事,来描述《兰亭序》最核心的精神;增设的附录读本在后,是理性的文字,透过王羲之生平小故事,让读者了解他一生的经历和心路变化。
《兰亭序》原文固然优美,可要完全理解文章含义,阅读门槛确实有点儿高。尤其对孩子们来说,它还是高中语文的背诵篇目。
绘本最后将原文与白话译文对照,帮助更多读者了解《兰亭序》。让孩子更早地接触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明文学与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如果你热爱古文,《兰亭序》正符合你的取向,温婉文字精美插图让人爱不释手;如果你对古文深恶痛绝,那这本书将洗净晦暗回忆,给你非常美好的阅读体验。
“天地苍茫而立,悠悠流水从中而过,
转眼世上又过千年。
王羲之不知道的是,直到千百年后 ,
世人依然把《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的美不仅局限在书法艺术上,还有人们对生命的礼赞和感叹。王羲之慨叹死生是一件悲哀的事,依然写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感慨,是希望这样的努力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这种坚守与坚韧在90后画家叶露盈的笔下继续书写,复苏古风,使传颂千年的经典焕发出新的生机:精致、唯美、东方且现代。
叶露盈的另一部作品--图画书版《洛神赋》则是通过一个故事,融入了绘者的想象,展现了中国古人对神话的一种憧憬。
她重新演绎的《洛神赋》受到热播节目《国家宝藏》的邀请,与国宝画作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同台亮相。
△《国家宝藏》栏目,中间是叶露盈
曹植文字之精妙,让洛神的美丽被人称颂千年。作品中曹植讲述了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叶露盈全新演绎的绘本《洛神赋》,将古辞赋与绘画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绮丽世界,恢弘大气的画面,充满想象的众神会聚的场景,具有东方意境的诗意景象,每一个细节都彰显出无尽想象的人神爱恋的怅惘之情,演绎出“曹植与洛神的距离,是我们每个人与理想的关系”。完美诠释了“东方美学”。
孩子阅读这套绘本,在阅读故事和美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明白了中国人的浪漫祖先,也更深刻理解了中国文化的传统了!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