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是民间流传的地道小吃。吃糍粑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曾改变的传统习俗。
在小编的记忆里,小时候平时要是吃上一块热乎乎的糍粑,那简直就是山珍海味。
但现在物质丰富的年代,超市里随处可买的糍粑,精致的包装,机器代做的糍粑,却没有了童年里糍粑的香味。
可就在湖北恩施,一个土家苗族自治州的地方。依旧有一群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手工打糍粑。
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开打,两根木杵磨得锃亮,这手工捶打出来的土家糍粑,像极了小时候那道缭绕在心头上的软糯!
相比一咬就断的机器糍粑,土家手工糍粑经过千次捶打,韧劲十足,像芝士一样可以拉丝,十分糯软有嚼劲!
煎好的糍粑端出锅,即刻就被撒上豆粉和红糖,金灿的表面,外焦里嫩,空气里飘香的甜味让人直咽口水。
也顾不上烫口,直接拿起咬上一口,咔呲酥脆~满嘴的糯米浓香,唇齿香甜,回味无穷。恰到好处的份量,让人忍不住多吃两块。一盘上桌,瞬间就被秒光了,老人小孩都爱吃。
经过千次捶打的土家糍粑
湖北恩施,一个土家苗族自治州的地方。
森林覆盖率近70%,被誉为世界硒都的天然好地方,四季分明还有着“天然氧吧”之称。这里生长的农作物饮山泉雨露,生长的自然饱满。
土家人就地取材,把糯米,玉米,高粱作为糍粑的原料。只要材料好,勤劳的土家人都有可以做成美味的糍粑。
一块好糍粑,精选的材料尤为重要。但对于传统手工糍粑而言,秘密却是掌握在制作者的手中。
这个传统中国式的绝活,在恩施的土家族人们始终传承着这门古老的手艺。
纯手工捶打的糍粑,做法看似简单。但每经一次的泡、蒸、打、揉等工序,都是很考究的技术活。
先将精选的糯米舂洗干净后,放在木盘里浸泡一整个晚上,待次日把糯米在柴火炉上用木甑蒸熟。
热腾腾的糯米倒进石臼,到了重要的“打糍粑”环节。讲究捶打的“力度和默契”!
两个土家汉子,一人一根木槌。
糍粑要趁热了打,配合好的默契,把握好的节奏,每一次的用力,都不能乱打一通。
面团不停的轮番捶打,保证均匀受力。
这带有温度的捶打,不是机器可以代替能做出来的。里面讲究的每一分火候、力度的拿捏,多一分少一毫都不行。
每锅糯米至少要捶打2个小时以上,捶打千次才能形成糍粑的韧性。这样打出来的糍粑更加细腻柔软,而被敲打的次数越多,糍粑吃起来的口感就越是软糯。
打好后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洒上些糯米粉,一捏一拧一搓,厚薄均匀,糍粑整齐的摆放在桌子上。
糍粑冷却之后,用山泉水浸泡着。
这是土家人特有的保鲜剂,隔十天半月换水的滋养,手工糍粑放很久都不会流失它的鲜味。
一口酥,超糯香,0差评
手打的土家糍粑,随便煎、炸、煮、烤都好吃。用油两面煎黄,撒上红糖汁或蜂蜜,就好吃得不得了!
或者放在烤箱上烤两分钟,外焦里糯,入口酥香,恰到好处韧劲感,越嚼越香。
吃过得都说超好吃,非常糯,像小时候吃过的糯糍粑!
小孩子吃完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小编这次推荐的糍粑有3种味道,糯米,玉米和高粱,经过千次的捶打,散发着谷物的清香,软韧弹压。天气渐凉,来一碟热腾腾,香喷喷的煎糍粑,吃完身体暖烘烘的!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