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评委会曾评论:莫言先生的作品引导亚洲走向未来,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
但究竟为什么是莫言?不妨从莫言经历和作品中找寻答案。
莫言生于1955年,山东高密东北乡,童年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饥饿、贫穷、疾病…最为艰苦的岁月。
这些岁月里他睹见那时的中国、乡村,贫穷、闭塞、冲突……也亲历了计划生育等影响中国的大事件。
他的题材发端于事件但超越事件,关心政治但大于政治。
他创作出的大量优秀作品既接地气,有很强的可读性,又在狂欢中不乏悲凉。
都说他写人性有异于常人的深刻,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么,也明白真正的悲悯是什么。”
△由《红高粱家族》改编,张艺谋执导电影红高粱剧照
他却自称只是“讲故事的人”。作品语言平易近人,却令我们在看似平实的叙述中,却总能被戳中人心的痛感,直指人性。
可以说,他是罕见的
十分了解中国人性、历史、民间文化的作家,
也是文学表达十分生动、创作多元化的作家。
但更多人爱读莫言,是因为其作品里,藏着中国人的人生大智慧。
我认为身为中国人,都应去读读莫言的作品。那里有我们应去知晓的中国社会、文化、历史乃至人性的根。
今天推荐这套既是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十年后推出的重磅力作——《鳄鱼》,也是他决心从小说家华丽转型为剧作家的誓言之作。
大作家们内卷起来也是很可怕的,莫言说他曾经在莎士比亚故居的塑像前当着余华、苏童“这两个小子“的面立下誓言:我要用后半生完成一名剧作家的转变。
莫言用稍显“记仇“的语气回忆:“他们两个当时冷笑。现在我把《鳄鱼》写出来了,算是给他们的一个回答。”
这次,莫言老师借助人物无惮批判现实的贪欲,将人性的自私、虚荣、贪婪等赤裸裸抛出来,留给我们的是无尽反思。
“总有一天人们会认识到,所谓的名分其实在套在脖子上的枷锁。” “鳄鱼,原来我是你的肉体,你是我的灵魂;现在,你成为我的枷锁,我成为你的奴隶。” “欲望,这万物繁衍的原动力,这毁灭一切的魔鬼。万物因你而美好,万恶因你而产生。”
我想,你阅读时定会如我一般,被莫言的文字深深震撼的!
《鳄鱼》
说话的鳄鱼,失控的欲望
鳄鱼无尽生长,洞观人性深处
在《鳄鱼》中,主人公单无惮因贪腐畏罪逃往美国,55岁生日的时候他收到了贺礼——一条30厘米长的鳄鱼。
鳄鱼可以长期不吃或一天吃好多顿,局限它生长的只有鱼缸,鱼缸越大,鳄鱼生长速度越快。
于是十年来,他不断为鳄鱼更换更大的鱼缸,纵容着鳄鱼不断长大,直至成为长达四米的庞然巨兽……
官场、情场、牌场、生意场 姘头、管家、秘书、儿子、情妇...
这十年里,单无惮身边各色人物粉墨登场,他怀念在国内的时光,又不敢回国自首,只能念念不忘曾经的政绩——自己主持建设的青云大桥,在失落与不甘中恍惚度日。
直到妻子与他决裂,他的情人和秘书私奔,儿子也在他的面前自杀,痛苦悔恨中,他看到长达四米的鳄鱼爬出了鱼缸,开口说人话。
“可惜可惜,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们都是欲望的奴隶。”
人的欲望就像鳄鱼一样。如果有足够的空间和营养,便会快速生长。
最终单无惮扑倒在鳄鱼面前,葬身于鳄鱼之腹。
但“鳄鱼的眼泪”这一象征又使得他临终之前的忏悔显得无比讽刺。
“鳄鱼发出哭一样的哀鸣,眼睛里似乎流出泪水。”
他写贪欲,写不堪,写堕落、写的快而莽,那些对现实一针见血的讽刺、揭露,猩红而赤裸,震撼得我泪流满面,无处躲藏。
这本书写的不仅是贪污腐败,更是人性,还有心中失控的欲望,食人肉者,必将葬于猛兽之腹,勿以“鳄”小而“喂”之。
精美典藏,全新装帧
除了内容的经典、全面,最打动我的,是它走心的设计。
鲜红的封面,金色的书名和黑色的签名,三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随书惊喜附赠:莫言题词收藏卡+莫言摄影收藏卡。
放进包里就能带走,搭地铁时、出差、旅行,途中就能轻松通读一部经典。
放在枕边,当情绪像洪水猛兽般袭来时,拿起它,便能抚慰孤独的灵魂。
优秀的设计,送给身边的朋友,收藏在家,都是视觉和精神的双重滋养。
这不是一个声泪涕下的故事,读完的那一刻,我却五味杂陈。
一条鳄鱼映射出的,不止是人的欲望,还有更深处的人性幽暗。
但我最感动的,还是莫言老师写在后记里的一句话:
当一个被百姓爱戴的好官,替人民立了好事、立了功劳,这样的功利欲望的实现与满足,其幸福感、成就感,是庸俗低级的欲望无法相提并论的。
突然我就明白了单无惮裸身投向鳄鱼的结局,看见了莫言老师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并且拥有大爱的内心。
他写下的不仅是一个剧本,亦是发自肺腑的,对世人的一句引导和劝导。
▼
莫言2023年新作《鳄鱼》
凰家尚品福利价:89元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