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被“盗走”的敦煌瑰宝,尘封800年,美得不像话!

广告

让我们暂且将时间倒回公元1900年6月22日。

那一日,在西北边地敦煌,一个小人物意外敲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历史之门。

“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多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

后来在道士王圆箓的墓志铭上,记录了发现敦煌藏经洞的经过。

王圆箓

难以想象,在莫高窟的一间小小密室里,成捆的经卷、文书、文物,从地面垒到屋顶。

中古时代书写的手稿,历时久远的历史文献,西亚和中亚各民族文字的文书,精美绝伦的绢画......5万余件文物,涵盖了公元4世纪到14世纪长达一千年的文化历史

1907年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拍摄的敦煌藏经洞经洞外观

此后,一门永久性的学问,靠着这个洞穴正式建立;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为这个洞穴耗尽终生。

敦煌藏经洞出土经卷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但伴随着藏经洞的发现,藏经洞这个巨大的宝藏,也成为了中国人永远的痛

从1907年开始,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俄国人、美国人相继来到敦煌,利用各种手段,以低价“购得”了藏经洞里珍贵的手稿文献绢画。

1908年

法国人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是第一个从敦煌带走大量文物的外国人。

1907年,他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14年,他再一次来到敦煌,再次用很少的钱,换得了5大箱、600多卷经卷......

图片来源:央视纪录片《敦煌》

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车,又一大车。

今天,敦煌藏经洞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有1.3万件

何其心痛!

敦煌藏经洞出土经卷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在大英博物馆,甚至有一个不对外开放的“斯坦因密室”,大量斯坦因从中国运走的文物就在这里沉寂着。

多少人曾跋涉千里,只为一睹敦煌莫高窟千年佛像唇边微笑。

而那些流失在大洋彼岸的敦煌珍品,却成为无数人一生无缘得见的遗憾

金刚力士像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文殊菩萨像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行道天王像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为了将这些藏于大洋彼岸的敦煌艺术展示再世人面前,也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触摸到敦煌藏经洞千年跳动的脉搏。

编者蒙中与马炜经过繁琐的申请和审批手续,终于得到大英博物馆的授权。

并用了1年的时间,浏览,研究,讨论,终于从那上万件作品中,精选了一批绘画精品,并浓缩成一套#敦煌遗珍系列#,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来不禁心酸,但却无可奈何。

“为了这套书,不知道熬了多少个通宵!”

“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想敷衍!”

“想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流失海外的珍品。”

而在收到样书的那一刻,立刻就能感受到那份用心和负责,编辑部的小伙伴不约而同全围了上来:

太惊艳!

也太难得了!

那些旷世罕见的千古绝唱,瑰丽万千的世间神祇......此刻,就静静躺在书页里

260 x 370mm ,超大开本,原色精印,Z大限度保留了原画的样貌,分毫毕现。

《敦煌遗珍》与普通书籍对比

一套10册拿在书里,沉甸甸的分享感十足,堪称“身边的博物馆”。

各种佛像、菩萨、佛传故事、经变、说法图及幢幡......终得以一窥敦煌遗珍之美。

也将千年前古人的故事和浪漫,娓娓道来。

摩挲着纸页,就像跌入了一场盛大的时空游行。

还记得此前去大英博物馆参观的网友分享:

在大英博物馆,许多来自中国的文物,共享一个展厅,甚至挤在同一个柜子里,下面的文字介绍也很敷衍,可见描述者并不了解其中精髓。

为了让读者能够对藏经洞的珍品有更深的认识,在这套《敦煌遗珍》里,马炜老师、蒙中老师还对作品中的形象、风格、绘画技法等做了详细的讲解

即使对敦煌,对敦煌藏经洞并不了解的读者,也能收获很好的阅读体验。

让我特别惊喜的是,画册中还对一些尤其经典的作品进行了局部放大,材质、笔触均清晰可见,以原色精印的方式呈现,更方便读者临摹教学、鉴赏研究。

炽盛光佛及五星图

炽盛光佛及五星图(局部,水星)

炽盛光佛及五星图(局部,土星)

炽盛光佛及五星图(局部,金星)

这套重磅打造,弥足珍贵,堪称“收藏级别”的画册,首印便迅速售罄,2022年第二次印刷如今也仅余240套

在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进行多次沟通后,出版社的老师终于同意将剩下的240套《敦煌遗珍》(流失海外绘画珍品)留给我们的读者。

此前单本50的价格已经足够超值,但这次我们还为大家争取到了更多的规格,以及更大的福利

精选五册(菩萨1,2,3 | 经变1,2),限时特惠仅售188元!

全套十册(菩萨1,2,3 | 经变1,2 | 天王·金刚 |佛·菩萨 |佛传 |纸本 |纸本·幢幡),惊喜特惠仅售358元。

有了它,就犹如拥有一把通向古人精神世界的钥匙

翻开画册,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

佛国的世界,世俗的生活,西域王宫的奢华,丝绸商旅的艰辛都一一呈现在了眼前。

凰家尚品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敦煌遗珍究竟有多牛?

👇🏻

/01/

《敦煌遗珍(菩萨1、2、3)》

敦煌之美,首先是菩萨之美

冯骥才先生曾直言:“敦煌之美,首先是菩萨之美。”

自敦煌初期北魏菩萨健硕挺拔的男身,到隋代前后唇上有髭、体态渐变柔和的亦男亦女,以至唐宋时代演化为女身......

这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国人对外来佛教的成功改造。

由此,画工们放开灿烂的想象,在敦煌幻化出千姿万态如花一般的菩萨来

在藏经洞的绘画作品中,菩萨画像便占据半数以上。

《敦煌遗珍(菩萨1)》收录的菩萨像大多数取自幢幡的幡身部分;

《敦煌遗珍(菩萨2)》一书大多收入立轴菩萨像;

《敦煌遗珍(菩萨3)》一书除了一件比较特殊的《景教人物图》,其余收录的都是菩萨图像,并且记录了人们对地藏的崇信供养。

封存千年,不见阳光,这些绢画上的菩萨很多仍然色彩如初,衣冠服饰,华美奇妙,浪漫非凡

通观敦煌遗画的菩萨画像,不仅有本土风格、印度风格,还有吐蕃或是来自中亚的风格。

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相互取鉴,相互融合,构成了菩萨们无上的美与浩瀚般的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王圆箓给斯坦因的破旧绢画大多是唐代的,是敦煌绢画中的精髓

也只有唐朝,驾驭瑰丽的色流,而还能指挥若定。

余秋雨在《莫高窟》里如此写道:色流猛地一下涡漩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

引路菩萨像

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

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

文殊菩萨像

大英博物馆曾经展出敦煌遗画中的部分菩萨画像,见过的无一不感叹其神韵,如今能拿在手上近距离观赏收藏,实在难得

每一张图,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走过千年的岁月,到如今依然是传世的奇迹。

凰家尚品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02/

《敦煌遗珍(经变1、2)》

见庄严,也见意趣

见宏大,也见精微

经变画是指依照某部佛经来绘制的绘画作品,亦称变或变相。《敦煌遗珍(经变1、2)》收录了藏经洞里的部分唐、五代时期的经变画

药师净土变相图

这些经变画多数场面较大,以说法场面为中心,周围配置华丽的殿堂宫阁、楼台宝池,或者描绘山水风景,经文内容与个人生活经验、细致感受相结合。

见庄严,也见意趣;见宏大,也见精微。

报恩经变相图

只看这幅《报恩经变相图》,一幅画中却容纳了须阇提太子,鹿母本生,善友太子以及恶友太子等故事,并融入了无数建筑和纹样的细节。

难以想象,“爆炸”般的信息量,呈现出来却是如此和谐的画面。

报恩经变相图(局部,净土上方的建筑物)

报恩经变相图(局部,左外缘所绘的“鹿母本生”部分)

千年前的画师心怀虔诚,无不用认真的态度去尽力呈现经书故事中的全貌,力图寄托人们愿望,安抚尘世心灵。

而走过千年岁月,这些勾勒赋彩的经变图仍在释放强大的生命力

观经变相图断片·观世音菩萨三左胁侍(局部)

法华经普门品变相图(局部,花盆)

透过那一幅幅经变图。

我们仿佛真实地触碰到那一个理想的佛教世界,耳边亦传来佛号、磬钹声、诵经声、木鱼声、旌旗飘荡声、民众笑语声......

药师净土变相图(局部,右方宝台上的三尊菩萨)

观经变相图(局部,迦陵频伽及孔雀、鹦鹉)

《敦煌遗珍》

(菩萨1,2,3 | 经变1,2)

精选五册

限时特惠仅售188元

限量240套

此外

我们还为大家带来全套十册

除了菩萨和经变

还收录了同样珍贵精彩的

天王·金刚 |佛传 |佛·菩萨|纸本 |纸本·幢幡

敦煌遗珍(天王·金刚)

《敦煌遗珍(天王·金刚)》收入了敦煌藏经洞中Z为精彩的几件天王和金刚作品。

广目天像

画中天王金刚几乎全以武将的形象出现,身披铠甲,八面威风......形神兼备,气魄非凡;金刚则多是身躯紧张,肌肉凸起;两眼怒睁,眉骨突出,微作俯视,画工利用圆劲流畅的用笔,以及富有立体感的敷色,将金刚威猛愤怒的形象表现无遗。

行道天王图(局部,毗沙门天)

金刚力士像(局部,金刚力士头部)

天王·金刚造像的研究价值不仅体现在宗教、绘画方面,对于今人研究唐代服饰文化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书中收录了一幅天王断片,铠甲的每段甲片设以不同的颜色,腰间的刺绣花纹和边革的修饰都富丽异常,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天王像断片

天王像断片(局部)

敦煌遗珍(佛传)

《敦煌遗珍(佛传)》一书中则收录了敦煌藏经洞中的佛传故事绘画精品。

经洞里发现的这批丝绢画,多数是晚唐五代时期画师的作品,被封藏在洞窟中800余年,不见阳光,今天看去,颜色依然饱满艳丽,有的甚至鲜艳如初

佛传图·燃灯佛授记,三苦

因为幢幡尺寸的限制,画面高度多在六七十厘米,宽10至20厘米左,四个场景一组,或者两条成对,或者数条成套。

将释加牟尼生平传说故事用连环画的形式娓娓道来。

佛传图·入胎、笼居

与此同时,这批绢画还为我们保留下了一些珍贵的唐代风景画片段。

张彦远所形容的“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特征已经远去,代之而来的是处处可见的皴法、渲染、设色、点苔等的丰富和完善。

《佛传图·苦行、尼连禅河沐浴》这幅画的背景中,我们甚至能看到在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中被称为“深远”一类山水画手法的雏形。

在今天,这批佛传绘画对于佛教史、绘画史以及绘画创作领域,都有着很高的研究借鉴价值。

佛传图·别离、剃发、苦行

敦煌遗珍(佛·菩萨)

《敦煌遗珍(佛·菩萨)》分为佛画与菩萨两部分。

每一张图都是精品,在其中你能看到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技法的发展与融合。

其中佛画中的《树下说法图》是敦煌藏经洞中创作年代Z久、保存状态Z为完好的一件作品。

树下说法图

观作品正中的释迦牟尼佛,眼神透出无限悲悯。

而不论主尊、胁侍菩萨,还是女供养人的勾勒和敷色都十分细腻,更通过晕染法造就了肌肤的微妙变化。特别是六位比丘弟子的表情刻画得分外生动。

树下说法图(局部,中尊,左胁侍菩萨,比丘)

《释迦瑞相图》则带有浓厚的犍陀罗风格

衣褶的勾描,起收两端均为露锋出笔,沉密而飘逸。寥寥数笔即将人物的体肤之感传达无遗,不得不令人叹服——或许就是著名的“曹衣出水”风格之遗法。

释迦瑞相图

敦煌遗珍(纸本)

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绘画中,有一定数量的纸本绘画,这些画相对藏经洞的大幅绢画而言,尺寸较小,但其内容却是耀眼异常

观世音菩萨像

藏经洞的这些纸本画,兼有皮纸与麻纸两类。

内容涉及佛教题材和世俗题材,各类佛像、供养人像、佛传故事、经变画、藻井......医书、相书的插图,动物、山水、花卉......

这其中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是第一次见到

维摩经变相图

水月观音像(局部)

而在这些纸本绘画中,有一幅纸本白描画很特殊。

画中高僧跏趺坐在老树边的地毯上,树上挂着革袋、念珠,身前放着双履,身后放着水瓶。画中的人物表情安详沉静,双目炯炯,眉目清秀。墨线笔力劲健,潇洒自在。

虽不具名款,无从考证作者何人,但这幅《高僧图》无疑是现存唐代白描写真人物画中的杰作

高僧传

敦煌藏经洞保存下来的这批纸本绘画,是我国Z早的一批纸本绘画原迹,在构图、造型、用线、设色等很多方面,都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那罗廷天像

地藏十王图卷(局部,十王之一及亡者)

敦煌遗珍(纸本·幢幡)

或许有人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组图:

A(正面)B(正面)C(正面)

这是一组解梦图

如A正面:此女神名磨艺遮女,梦见牛即此神与小儿患害,祭之吉。

如B正面:此女神名石俱宁。梦见鸟,小儿患利腹病于,即知此神与患,祭之吉。

......

实在是又酷又好玩。

只是让人遗憾这组藏经洞出土的解梦图,如今却远离故土,被大英博物馆所收藏。

A(反面)B(反面)C(反面)

在这本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精彩绝伦的幢幡图案。

幢幡,指的是佛教﹑道教所用的旌旗。一般垂挂在佛寺或道场之前高大的幢竿上。

在这些遗存的幢幡上,你能看到包括画、染缬、刺绣等在内的多种装饰工艺

幢幡 左:菩萨像;右:金刚力士像

亦能能看到一千多年前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信息。

观世音菩萨像幡(部分)

每一本,每一张图,没有滥竽充数,没有遮遮掩掩,历经数千年的沧海桑田,你将看到敦煌藏经洞鲜活的生命脉动

单本50元,我们为大家争取到了Z大福利:精选五册,仅售188元!

全套十册,更是直降142元,仅需358元即可收藏!

手捧画册,静静抱坐读到日月无光,人就在书里起伏,掩耳不听那尘世喧嚣,只感受鲜活的历史与艺术气息在周遭环绕,实属这人世间宁静的享受与快乐。

凰家尚品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责任编辑:陈鹏 PSY226]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0
扫码立享特惠好物
甄选全球好物
凤凰网旗下电商平台
秉承凤凰网“就做不同”的品牌精神,甄选全球优质好物,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购物体验和服务。
团购集采专享
⇦⇦⇦ 添加官方微信, 立享集采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