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猜想过,《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到底是何人?
作为一幅自完成之日起,便荣登“国宝”地位的画作,其作者为何“查无此人”?
一位18岁的天才画师,被宋徽宗钦点,明明是前程似锦的天子门生,却消失得无影无踪,难道是意外去世?就连“宣和供奉”名录也并无此人,难道他本就不是画院之人?
▲
《千里江山图》局部
学者李冬君,在《走进宋画》一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大胆的假设:赵佶就是王希孟。
并且她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
▲
《雪江归棹图》局部
画面上的江南山水民居,明显带着皇室建筑的韵味;细节处的笔法与赵佶《雪江归棹图》如出一辙;
徽宗18岁登基,恰好是希孟作此画的年龄;既然是皇帝所爱之作,却不曾见一处印或款,甚至连作者本人的也没有……
如此种种,让人遐想:也许是那位18岁的少年天子,在登基那年,为自己所绘的纪念作品。
今天我要介绍给你的,正是这本李冬君所著《走进宋画:10-13世纪的中国文艺复兴》。
讲宋画的书那么多,为什么这本与众不同?
李冬君从文化史角度看待历史分期,将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划为一个整体。
她将10世纪初至13世纪,绘画迈进独立的艺术门槛,视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这本书,有史、有料、有图、有梗。
全书共解读四百年间,近30位名家的近百幅传世经典画作。
本书探究了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绘画类别的发展过程;讲述了个体与王朝相互勾连,命运与天才相激共振的历史。
宏大叙事与人物小传,经典名作与冷门小品,均有所涉猎。
它将绘画史、思想史、文化史融合,是一本真正的“艺术通识书”。
内容上,讲求赏析与评传结合;论述方式上,审美与思辨兼济。
它由“世界最美的书(2007年)”得主——朱赢椿老师操刀设计,细腻精致。
可以说,这是一本由内美到外的“纸上宋画博物馆”。
读懂宋画的开始
反观“宋式美学”的流传,艺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也许才是直指人心的关键所在。
这本书将从“人”出发,带你重游宋画。
五代十国的历史,虽短暂残酷,但却为文人留下更多的发挥空间;两宋时代,王朝虽败,但艺术、哲学、商业等均在历史上留下显赫的一笔。
绘画开始向精神层面逐步深入,画家们着意表达对独立和自由的向往。
换句话说,抛弃宫廷束缚与教条主义,“个人”成为画作的核心。
▲
《匡庐图》荆浩
山水画的发展便是一个力证。
这其中,又以后梁的荆浩进山归隐为标志。
厌倦朝廷的他走进大山,生活的主题从此便围绕山水展开,创作的驱动力也变成了纯粹的自由意志与个人审美体验。
▲
《钟离访道图》荆浩
宋人评价荆浩的山水画为“全景山水”。
与今天摄影术语中的“全景”不同,这里指的是画面中所绘景物的“全”。草木花鸟、溪流瀑布、云霭曲径、四季流转、渔樵耕读…… 他的画将山水中的理想元素,集中到一幅画卷里。
在一幅幅“全景山水”中,荆浩为个人审美与独立人格留下了方寸之地。而这种特立独行,日渐成为了众多文人的集体选择。
▲
左,《云起楼图》米芾
右,《云山叠翠图》米芾
再比如另一位从山水中寻求突破的人,米芾。
水墨晕染的大写意,为画面带来了朦胧之美。用笔不再全然受限于形,而是超越自然,让水墨本身的材料性质得到发挥,抽象之感油然而生。
即便皇家并不看好大写意,但“墨戏”仍无法阻挡地带来一场审美的转型。
写意写的即是内在自我,谁又能控制自己内心的表达欲呢。
▲
《宫中图》周文矩,局部
再来看周文矩的仕女画,这是一次内容上的彻底的自由表达。
在他的仕女画中,除了技艺的突破,主题更显独特。比如这幅《宫中图》,有人称为“女性禁忌画”。
“帝王意志、教化万民、母仪天下”等教条式的表达被统统抹除,留下的仅有女性的真实日常。
▲
《宫中图》周文矩,局部
人物细节
画中80个仕女,带着各自的性格与情绪,明艳鲜活。
有的正专注梳妆,有的正困倦地伸着懒腰,有的正忘情地开怀大笑,有的姿态夸张却毫不掩饰……
好一张精彩的后宫生活“写真”。
▲
《宫中图》周文矩,局部
从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规制来看,这幅画中后宫嬉闹的场景是不能入画的。
周文矩画仕女,
不画女人的神性与佛性,只画人性;
不画女人的历史性,而画现实性;
不画女人的道德性,只画单纯的女性,画女性的身体美。
▲
《宫中图》周文矩,局部
瞧,80个女人中,还有一位男子藏身其中,也许是画家也为自己那“觉醒了的自我”留出了一个位置。
从荆浩归隐山林,到周文矩直绘“禁忌”,再到米芾坚持“非主流”的大写意。
我们看到的是画家自我意识的觉醒。
随之而来的,则是持续数百年的“宋潮热”。
读懂宋画,从读懂画里画外的“人”开始。
美,由内到外
本书的作者李冬君,独立学者,人称“文化江山一女史”。
主要作品有《孔子圣化与儒者革命》《中国政治思想通史·近代卷》《文化的江山》(合著)等,也是影视剧《大明王朝1566》的历史编辑。
近年致力于“文化的江山”的学术研究,她从文化的江山走进宋画,又展现了宋画的美学世界。
《走进宋画》作者李冬君,以思想史的研究惯性,展开了独具特色的宋画研究,无论是作品还是艺术家,都被作者放置在思想史的平台上进行分析。精美的画作和优美的文字,无形中带出思想者的高度,施施然展开于思想的天地,艺术品也成为思想的另一种形式。
——孟宪实,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本书装帧设计,由“世界最美的书(2007年)”得主——朱赢椿老师完成。
护封选用《写生珍禽图》《听琴图》等画作意象,一览宋画细节之美。
全页采用0.141m的超细线条烫金,金光熠熠,精致耐看。
内封采用256环保高棉纸,将徐熙的《玉堂富贵图》印制其上,尽显花鸟风雅。
锁线包布,脊布丝网印白,传递宋画的典雅之境。
这是一本内外兼美、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美丽“艺术品”。
“读过本书,或许你还会发现,去艺术中开拓文化的江山,是一个好去处。追求自由,构建独立人格,安顿自己,这是对中国文化和自我的一次美的救赎。”
——李冬君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