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是中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文物鉴赏家和鉴定家。
称为当代“王羲之”,一副书画能卖出上百万。
1975年,启功的妻子病得很重,她交代后事说:“我在后院藏了宝贝。”
启功按照她说的位置挖啊、挖啊,真的挖到了一口大缸。
他打开一看,结果当场嚎啕大哭!
妻子病逝后,无儿无女的启功,独自过了30年。
他虽皇族血脉,一生却充满了坎坷。
他姓爱新觉罗,是清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对此姓启功却避之唯恐不及,从不以此自矜,他自创“启”姓,自当“始祖”,决心“不吃祖宗饭,不当‘八旗子弟’,靠自己的本领谋生”。
有人给他写信,信封上写着“爱新觉罗·启功收”。
先生批注:“查无此人,请退回。”他曾经写诗,表达了对以姓氏相矜的不屑:“闻道乌衣燕,新雏话旧家。谁知王逸少,曾不署琅琊。”
启功曾经和人说过,他算过命,算命的结果是:“说我前世是和尚,我是和尚托生的。”
启功出生的1912年7月26日,清王朝已经覆灭,家道开始中落。
一岁丧父,拉开家族急剧衰败的序幕;十岁那年,曾祖父、祖父等五位亲人连续去世,被迫卖光了家产,用来发丧、还债。
家败如山倒,孤儿寡母,衣食无着。
幸得启功祖父的两个门生邵从煾和唐淮源雪中送炭,募集2000元购买公债,靠着每月30元利息勉强度日。
启功与恩师陈垣
两个门生还帮助启功拜师学艺,让他拥有一技之长。
先后拜贾羲民、吴镜汀为师,并得到溥心畬(yú)、张大千、溥雪斋、齐白石的指点与熏陶,可以说得到当时最出名画家的真传。
中间为童年启功
国学大家启功人生主题散文集,诞辰110周年纪念
当代书圣、可爱的老北京人启功的人生智慧书,讲述从孤儿到一代宗师的成长之路。
谈家族秘闻、学问奥妙、为人处世:为什么自己不愿姓爱新觉罗?弘昼斗乾隆、光绪的酸奶、齐白石院里放棺材、弘一大师出家…
哎,人生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就收藏在这一册启功传记里。
启功所著的《无所畏无所忧》是启功的个人传记:
“如果说十年前,父亲的死揭开了我家急速衰败的序幕,那么这一年就是我家急速衰败的高潮。
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忽喇喇似大厦倾’,什么叫‘家败如山倒’,什么叫‘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祖父门生的资助下,他得以完成小学学业。然而,资助用尽,他只能靠打临工为生。
1932年3月5日,天上飘着细雨,这天是启功家祭祖的日子。母亲找来一个姑娘来家里帮忙。
启功在家门口远远的看见,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缓缓走来,那身影好似戴望舒书中所写的丁香姑娘。
待姑娘走近了,才发现一切全部幻灭。面对眼前的这个姑娘,一身乡土气息,质朴平常,丝毫没有让人心动的气质。
这个名叫章宝琛的女人,是启功母亲给他找的媳妇。
启功一开始不太愿意,但孝顺的他还是答应了母亲这门亲事。
章宝琛比启功大两岁,启功唤她一声“姐姐”。
就是这个不识大字,不通诗文,更不懂笔墨书画的农村妇女陪伴着最有文化的他,从民国一路走到新中国,又走过“三反五反”运动,走过十年浩劫。
最开始,启功没把这段婚姻放在心上,甚至觉得,结婚是这一辈子最糟糕的事。
中年时期的启功
章宝琛虽然学识不够,但却勤劳善良,温柔质朴。启功的家很小,朋友却极多,时常来家聚会,彻夜畅谈。宝琛就站在炕边添茶倒水,整晚不插一言。
他在家里练字写书,她在旁站着,只是钦羡的看着,也不敢多说话。或许她知道,在启功眼里,自己不过是个没文化的乡下丫头。
章宝琛把家里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清晨一睁眼,启功就看到妻子在仔细地做家务,晚上回家,屋子里角角落落都光亮如新。
不仅如此,她还尽心伺候启功年老多病的母亲和姑姑。启功母亲临终前拉着章宝琛的手,含泪说:“我没有女儿,你就是我的女儿。”
婚姻初期,启功对章宝琛的态度一直都是冷漠的,再冷漠的心也会被热情的爱暖化。
1937年,由于战争,北京沦陷,启功因而丢失工作,家里没了收入,只能靠临时教些家馆、偶尔卖出一两张画,勉强地维持生活。
章宝琛不仅没有抱怨,把一家日常的开销都计划好,省下来的钱就都留给启功买书和买书画上。
启功有一次偶然撞见章宝琛缝补袜子,内心不由得一酸,为分担章宝琛肩上的压力,启功决定卖画填补家用。
可说归说,做就不一定能做了,他以前都把画寄放在店里,如今要去街头摆摊,终究是拉不下脸去大街上叫卖的。
章宝琛看他如此迟疑出门,便知晓其原因。于是乎,她主动背过启功的画卷,说:“你只管专心作画,我去叫卖!”
人心都是肉长的,慢慢地,启功懂得了章宝琛的好。她的勤劳温顺、善良贤惠让启功彻底爱上了这位贤妻。
婚前,他说这老式婚姻就像狗皮膏药,粘得很;婚后,他却说几十年来,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这样困苦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几年,最困难时候,宝琛把自己的首饰变卖补贴家用。但不论日子有多困窘,她每个月都会给他留下一些钱,供他买书。
卖画为生的日子,直到1952年才结束,1952年,启功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
那时他经常带班上女同学去看展览,有好事之徒便开始传闲话,说启功和女学生搞“师生恋”。
章宝琛从不过问,内心还是担忧的,毕竟两人已结婚二十年,膝下却依旧无一儿一女,对此她很是自责。
为了让妻子打开心结,启功撒了一个谎:“宝琛,我上医院检查了,是我的毛病。”
后来,启功回忆说:“宝琛就是这样善良,使嚼舌的人听了都感动,更不用说我了,我怎么能做任何对不起她的事呢?”
动荡时期,启功被迫离开讲台,接下来的日子,一波接一波的打击接踵而至,各种打击都要株连到家庭。
为了劝慰丈夫放宽心、保重身体。她说,“以前那么苦的日子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的?再大的苦,总有一天会过去的。”
在那个特殊年代,启功连祖上的诏书诰封都烧掉,章宝琛却偷偷帮他把诗稿藏了起来,没文化的她知道这些是启功的心血。
后来,启功躲着写字画,宝琛就在门口守着,稍有风吹草动,就大咳一声报信。
那些年,启功写出了《诗文声律论稿》,以及作了几百首诗,后被收录到《启功丛稿·诗词卷》。
由于常年的贫困生活和积劳成疾,章宝琛患上了黄疸肝炎。
临终前叮嘱他再找个老伴,启功摇摇头说不找了。妻子说,你现在有名了,肯定会再找,不信我们打个赌。
启功应道:“赌就赌啊,拿什么做输赢账?”章宝琛想了想:“罚你下半辈子吃素。”
在最后的时间里,她告诉启功:“我在后院藏了宝贝,你快回家去找找。”
启功回家按照妻子说的位置挖下去,挖啊、挖啊,竟然挖到了1口大缸,4个麻袋,全是启功1930年至1960年的书画作品和文稿藏书。
那一刻,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出启功的内心情感,除了放声大哭之外,启功别无他言。
“她知道那是我的生命,比什么东西都值钱!要不是我妻子的勇敢,我这些旧作早就化为灰烬了!”
妻子去世后,启功回家就把双人床改成了单人床。后来不断有人来给他搓合姻缘,他都笑着说,你看,我床都只够一个人睡了。
在章宝琛坟前,启功曾双膝跪地,深深磕头,说:“你跟着我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我应该多受些苦才对得起你。”
3年后,他平反了,他把自己的字画卖掉,把钱捐给了北京师范大学,一个人住着十几平米的陋室,每日粗茶淡饭,日子过的孤独清苦。
他为宝琛写的《痛心篇二十首》字字句句,尽是回忆。
在章宝琛去世后的20多年里,启功一直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中无法自拔。
《启功书法课》
这本书是启功用大白话谁都听得懂的语言,讲书法怎么写怎么欣赏,和自己学书法的过程,把这些讲话和文字整理成的一本书。
《启功书法课》中启功的观点:
书法技艺,不像杂耍,不讲究童子功,只要想写,从什么年纪开始都可以,只要方法得当,假以时日,一定会有所收获。
喜欢启功先生的朋友都知道,启功这辈子最不喜欢的就是拿腔拿调,
这本书法课成书便是给对书法感兴趣但又担心这里面的说道和入门之难,
怀揣敬慕、跃跃欲试但又不明觉厉,想练又不知从哪下手的朋友们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谁都能练字,年龄大了的人更能练字,不存在什么“半路”和“幼工”的矛盾。
《启功书法课》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
为那些对书法技艺仰慕、对学习书法方向不明、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普通人树立了信心,讲授了方法,指明了方向。
包含:字要从哪种字体入手的问题,他分析了楷书、行书、草书的书写特点和形成次序,
肯定了楷书作为“真书”的地位,
建议大家先规规矩矩地去学习建立每个字合理的、平衡的、美学的间架结构,
熟练了之后再去练习笔划勾连,循序渐进地学,而不能急于求成,没学会走,就想抬腿跑...
本书共四编,分别为入门、纠误、进阶、名家与书法,包括书法的特点、工具、学习书法时的误解、碑帖研究、诗书画关系、历代名家书法、中国书法文化等。
启功先生用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对学习书法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提点与纠误,也对历代的书法名家及其作品做了精辟介绍与点评。
当代书圣文化大家启功,和你在书法上“谈谈心”,共赏历代名家名作,笔法神韵娓娓道来,用大白话,讲出书法大实话。
《启功书法课》:当代书圣启功的中国书法通识课。
无所畏,无所忧,在书法中,静养智慧。
涵150余幅历代书法,启功手写论书札记23幅,精致书法座右铭刷边。
追忆大师学习大师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他的传记走他走过的路,与他谈心面对面交谈。
喜欢书法的朋友,喜欢启功先生的朋友不妨收藏一套启功先生的作品集。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